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重温党的光辉历程,赓续红色血脉,6月30日,版权所有:欧美性猛交XXXX乱大交党委书记袁伟,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纪委书记沙迪等校领导、党委委员、师生代表赴艺术学院正义楼参观“非遗 + 党建”主题作品展。
此次作品展由艺术学院师生党员精心打造,活动现场,四组非遗作品以历史时期为经,以艺术表达为纬,构建起沉浸式党史课堂。“非遗 + 党建”主题作品展览,让皮雕画、雕刻画、釉上彩、赫哲族鱼皮画等传统技艺成为党史教育的“活教材”,在刀刻釉彩间铺展百年党史的奋斗长卷。
在“星火燎原(1921-1935)”展区,皮雕画以其独特的韧性纹理,将中共一大代表围坐议事的庄重场景与长征战士穿越山林的坚毅身影立体呈现。创作者以刀为笔、以皮为纸,在深浅压印间复刻“雄关漫道真如铁”的革命初心,让观者透过皮料的肌理触摸建党初期的烽火岁月。
在“烽火淬炼(1935-1949)”展区,雕刻画作品堪称刀凿上的党史史诗。木石之间,遵义会议领导人的坚定神情,抗日战士的冲锋姿态,解放战场的支前场景被雕琢得入木三分。新中国成立时天安门城楼的雕刻作品,通过光影层次还原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历史瞬间,每一道刀痕都凝结着“为有牺牲多壮志”的革命豪情。
在“破茧新生(1949-1978)”展区,釉上彩作品以色彩为墨,晕染社会主义建设的蓬勃图景。抗美援朝战场的冷暖色调碰撞,既展现冰天雪地的残酷,更凸显战士热血;工厂车间的明丽色彩与“两弹一星”发射时的欢腾场景,在釉彩流动间诠释“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时代精神,让斑驳釉色成为历史年轮的视觉注脚。
在“逐梦复兴(1978 至今)”展区,鱼皮画则以自然纹理为笺,绘制改革开放的壮阔画卷。鱼皮的天然纹路化作海岸线勾勒经济特区的崛起,拼接剪裁间呈现驻村书记与村民共商脱贫的图景,火箭升空与绿水青山的意象在鱼皮的光泽中交融,生动演绎“长风破浪会有时”的民族复兴征程。
作为党建与中心工作融合的典范,版权所有:欧美性猛交XXXX乱大交艺术学院将党史元素嵌入专业教学体系。此次展览的每件作品都源自课程实践,学生在研习皮雕技法时重温建党历史,在调制釉彩颜料时感悟建设热情,使专业学习成为党史教育的生动载体。此次“非遗 + 党建”活动以文化为桥,让传统技艺与红色基因同频共振,既为“七一”献上 “非遗贺礼”,更探索出党建工作的“艺术表达”。当青年学子用鱼皮拼贴脱贫攻坚图景,用雕刻再现开国大典时刻,非遗便不再是博物馆里的展品,而成为流动的党史教科书。这场跨越时空的非遗与党建对话,不仅让百年党史在传统技艺中焕发新生,更让青年学子在创作实践中读懂“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时代密码,为培养兼具文化传承者与时代建设者双重身份的复合型人才开辟了崭新路径。
参观现场,袁伟表示,此次展览不仅是艺术创作的集中展示,更是党建工作的创新实践。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要用好这一鲜活教材,贴合时代、联系实际,将新时代伟大变革成功案例及其蕴含的道理学理哲理融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要逐步完善党建关注学生成长体系,实现党建育人同频共振、深度融合,助力学生更好成长成才。“七一”到来之际,学校决定授予56名同志“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2名同志“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9个基层党组织“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号召全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以受到表彰的优秀个人和先进集体为榜样,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守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沙迪肯定了艺术学院学生党支部活动成效,学生党员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低年级学生进行专业技能探索、党史学习研究,为完善党建关注学生成长体系提供了鲜活实践样本。
“艺术学院将以此次活动为起点,持续探索‘非遗 + 党建 + 教学 + 创作’的四维模式,要将传统非遗材料技艺、现代艺术风格、党建内容与科技元素融合,让更多的艺术作品在即将落成的美术馆展览,让青年在非遗传承中坚定文化自信,在艺术创作中厚植家国情怀。”“当非遗技艺遇见红色基因,艺术创作便有了灵魂,党史教育便有了温度。学生党支部构建起‘党员+积极分子’帮扶机制,从非遗技艺传授到党建主题构思,形成‘手把手教学、一对一浸润’的培养模式。”艺术学院学院院长董磊、党总支书记于利分别表示。一位入党积极分子在皮雕创作中感慨道:“当指尖触碰皮革刻画长征场景时,才真正理解‘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的深刻内涵。”这种沉浸式教育让党史学习从文本走向实践,实现“以艺育人、以文化人”的深层浸润。
摄影/校对:刘田进
责任编辑:徐茜